Sinopsis
pingxinghean SDBJzjt
Episodios
-
《熊》:荒野献来的南方挽歌
16/04/2016 Duración: 17min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曾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海明威一起被称为20世纪最好的美国作家。与写作地域宽广、风格凝练的海明威不同,福克纳一生都在用他那繁复深邃的句子描写他的密西西比家乡,那个“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熊》是福克纳的中后期代表作,全篇线索是约克纳帕塔法县打猎队猎捕巨熊老班的过程。但福克纳用意识流风格,在简单情节里糅合了麦卡斯林家八十年的兴衰经历,全篇似乎是通过一头熊与一个男孩献给整个种植园南方的挽歌。(本期节目配乐为,演唱者为Aretha Franklin)
-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
09/04/2016 Duración: 25min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是波兰社会学家。1971年因波兰反犹主义被迫离国前往英国定居,成为英国利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鲍曼因将现代性、大屠杀以及后现代消费主义联系起来而广为知名。20世纪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早期,鲍曼出版了一系列探讨现代性、科层制、理性以及社会排斥的书籍。他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把欧洲现代性看作是一种权衡,认为欧洲社会为了享受不断增长着的个人安全感而同意放弃某种程度的自由。并且,鲍曼认为这一过程包含了对天性的掌控、等级森严的科层制、各种规章制度、控制与,所有这些要素都尝试着逐渐消除个人的无安全感,使人类生活混乱的一面看起来富有秩序与亲切感。然而,在这些书中,鲍曼又开始逐渐形成新的立场,认为这种创制秩序的努力从来不曾获得它预期的成功。当生活被整合进熟悉而可控的范围内后,仍然永远存在着既不能被管理、不能被分离出来、也不能被控制的社会群体。在《现代性与社会环境》这本书中,鲍曼通过引入“局外人”这样的敏感的人物形象来尝试对这种无法预料的人们进行理论抽象。通过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与德里达的哲学理论,鲍曼将局外人描绘成陌生的当局者,社会的游离人。在这本书中,鲍曼尝试对现代社会用以接近个人的不同途径做出描述。他认为一方面消费导向的经济中,陌生的局外人永远处在被诱惑的状态的中;不同的食物、时尚和旅游都有可能使人感受到那些他不熟悉的东西的吸引里。然而这种疏离感同样也有负面效果。因为局外人本身无法被掌控和安排,因此他永远处在担惊受怕之中。鲍曼最出名的著作《现代性与大屠杀》就是尝试对所有的恐惧感进行全盘的描绘。根据阿伦特与阿多诺对极权主义以及启蒙运动的描述,鲍曼认为大屠杀既不应该被简单的看作仅仅是犹太历史上的事件,也不应当是向前现代的野蛮文明的倒退,而是应当作为与现代性以及理性化努力深刻相联的事件。过程理性,劳动力不断细化的分工,对不同物种的无益的分类以及将理性掌控赋予道德优越感的趋势都使得大屠杀发生。正是基于这一点,鲍曼认为现代社会还没有完全汲取大屠杀的教训;大屠杀就像是一幅挂在墙上的画,还仅仅给人很少启迪。
-
纪实文学:记录≠真相
02/04/2016 Duración: 18min“石头就在那儿,我不仅要让人看到它,还要让人感觉到它。”——爱伦堡纪实文学是近几年强势崛起的文学体裁,从2010年的《中国在梁庄》,到2013年的《看见》,再到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S·A·阿列克谢耶维奇,纪实文学在出版界与评论界获得双丰收。但纪实文学真的能够通过记录逼近真相吗?又或者它只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另一种讲故事方式?(高能预警:本期节目非常主观,可能激起听众反对)(本期配乐为,由Leo Brouwer作曲,John Williams演奏)
-
“奶农倒奶”田野调查纪事
27/03/2016 Duración: 33min本期节目是“平行河岸读书会”的一期特别节目,是我们三位小伙伴在北京延庆县大柏老村进行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术调研的实况录音剪辑,调研的主题是于2015年年初发生的“奶农倒奶”事件,北京延庆县大柏老村,是我们田野调查的第一站。
-
《自然社会》中的孤独者
26/03/2016 Duración: 21min北京大学李猛地《自然社会》是一部神秘的著作,它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在现在的学术图书中十分不常见。在导言里面,李猛塑造了一位孤独的、恐惧的“现代人”鲁滨逊的形象,精彩绝伦,让人禁不住寒毛直竖地阅读下去,可在随后的几十万字的叙述中,《自然社会》却进入了对于自然法的理论细节的反复辩论之中,像我这种普通读者难以领会其中深意。于是,对于《自然社会》的进一步阅读就搁置了下来。直到我在《读书》杂志中读到了这篇文章,我方领悟,《自然社会》导言中的“孤独的鲁滨逊”的形象,一直潜伏在这本书中,成为现代人作为“被抛者”的一个重要的隐喻,只是不知为何,李猛先生一直不曾、不想、或不忍进入“鲁滨逊”的内心世界,而是选择在霍布斯与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概念的反复探讨中,揭示现代人的基本精神内核,他举起了手术刀,可并没有落下。
-
-
【孤独赞歌】平淡日子留给我的诗(周小驴原创)
12/03/2016 Duración: 27min本期节目是荔枝FM的征集节目,让我们聊聊那些在孤独日子里陪伴我们的诗。近些年,我离“文学”二字越来越远,打算做这个专题的时候,翻遍脑海而一无所获,那些随意读过的诗歌像是过眼云烟或者匆匆路人,并不曾在我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仿佛回到了高中时候,面对作文题目和有限的考试时间,两手空空如也。然后我突然发现,我曾在我狂喜或者失意的日子里,写下了数量不算少的“诗歌”(如果那够资格被认为是诗歌的话),那些或好或坏的句子,方是我和忧郁战斗的铠甲。我于是翻出了这四五年的旧文,找出了几首,曾被我投注心力的“诗歌”。·《给你》:这是我在几年之前,写给我异地恋的女朋友的,几年过去,我们不那么忧伤了,可依然爱恋彼此。·《石头》:这首短诗,是我在最最忧郁的一段大学生活里写下的,短短四句话,今天读起来,讲的正是我自己。·《幻想中的离开》:这是一首叙事诗,在我非常喜欢卡夫卡的那段时间写下的,我不觉得它是个好作品,但某些段落还算不错。·《牧马人》:我自己玩乐文笔的一个作品,语句节奏或许有一些提高,但情感明显苍白了,再看这首诗,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最近一两年,离文学越来越远了。·《关于我时常看着一处的心情》:有几位朋友认为这是我唯一一首看起来还算是“诗歌”的作品,这是相当高的评价了,回头再读,似乎它融入了我最多的生命经验,但那么多的素材被压制进了一首歌的篇幅里,真的够出色么?我并不这么认为。·《猫叫了一滴雨的时间》:这是我在台湾创作的一首诗,我只是想记录下我某一个时间点的其妙感受,而这种瞬间的体会,只能用诗歌来表达,可它仍然是一首蹩脚的诗。最后,给大家读一篇真正的诗人写的真正的诗歌,也让大家洗洗耳朵,那就是海子的《献诗——给S》.
-
白先勇:台海记忆与中国底色
06/03/2016 Duración: 19min噫吁戯——自周兄从台湾回来已经过了月余,满载周兄心得思考的台湾系列也已经蓄势待发了!这么重要的系列当然需要一点预热,今天便是预告篇。我相信白先勇可以算作台海文学的难得代表,生于桂林,童年在南京上海渡过,抗战时先后流落重庆桂林,国共内战时在香港念中学,最终在台湾大学完成大学学业,之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此后在美国执教三十年。童年时他随父亲白崇禧初尝荣华,未及弱冠又迁往台湾眼见国运家道败落。他说他在美国想家想得厉害,可那不是台北,也不是桂林,不是某个地方,是那些关于广袤中国的记忆总和。他总是写那些流寓异乡的中国人,他在《台北人》前题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的故乡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流转不息的中文与中文世界。(本期配乐为Bruce Springsteen的)
-
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和那个时代
27/02/2016 Duración: 17min用了不算太长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好读很多,算是了却了长久以来的一个阅读心愿。 这本书火了很久了,在学界自然有它持续不断的地位,几年之前因为中央一位大领导的推荐而卖的很好。虽然本书不算太难懂的学术书,但毕竟还是学术书,故而也没能在坊间大热。想来若是坊间能体会该书的诸多种思想并得以传播,善莫大焉,可事实上并没有,略略惋惜。 法国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自称他是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信徒,且在其《社会学主要思潮》一书中高度评价托克维尔。那么雷蒙·阿隆在主张什么呢?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爆发“五月风暴”革命的时候,雷蒙·阿隆坚定地站在激进的左派青年和学者的对立面的时候,我想,他一定牢牢记着托克维尔。托氏对自由的捍卫,对激进革命的犹疑,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正是其思想的核心价值。
-
小柔和小驴的电影盘点
21/02/2016 Duración: 50min久违的于小柔又来到了平行河岸,上一次盘点了一下上一年度买了却没看的书,那一期节目贡献了当时平行河岸读书会一半的收听量。这次,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我们看过的好电影。在我(周小驴)剪辑这期节目的当天,我看到了近一年来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奎迪》。应该会单独做一期“影记事”的专辑节目。周小驴的电影盘点:5、《美人鱼》、《老炮儿》4、《荒野猎人》3、《大空头》2、《师父》1、《儿子的大玩偶》于小柔的电影盘点:5、《寻龙诀》4、《绝代艳后》3、《布鲁克林》2、《小曼哈顿》1、《彗星来的那一夜》、《恐怖游轮》
-
【不吐不快】也聊《我是歌手》,大爱徐佳莹有木有
17/02/2016 Duración: 29min响应荔枝fm的号召,也是开通“刻奇在场”专栏之后的第一期节目,聊聊“我是歌手”。Song1:宋冬野《莉莉安》在我看来,《我是歌手》是一个专业歌手之间的比拼,那么,他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什么“民族特色”,也不是什么创作能力,而是演唱以及舞台展现本身。故而,我对HAYA乐团的评价不是特别高。我最喜欢的两个歌手:李玟:虽然我不太喜欢李玟的歌,但是她在舞台上展现的自我,真的是演唱会级别的。徐佳莹:她是我做这期节目的最大的动力,她唱的《莉莉安》这首歌,惊艳到我了。Song2:徐佳莹《莉莉安》 黄致列:韩国歌手不太了解,不过太有好感了,长得好帅,性格也好。李克勤:不太熟悉他,但很喜欢他的主持。信:Still Loving You 很让人兴奋,可是我并不满意,他可以更好。Song3:信《告别的时代》赵传:作为一个老艺术家,未免太缺乏诚意了。Song4:李宗盛《我终于失去了你》Song5:苏运莹《冥明》
-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的制度构成
12/02/2016 Duración: 49min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是吉登斯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试图解释现代性问题的一本学术专著。 简要介绍一下吉登斯,吉登斯,1938年出生,英国人,可以说是二战后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和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涌现的诸多社会学家相比,吉登斯有一点显著的不同,他并非新理论的开拓者,而是根植于学院的理论综合者,于是,他的著作通常不会那么新奇易懂,但绝对能让人拍案叫绝。 回到这本书身上,《现代性的后果》,在理解本书之前,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现代性”呢?作者在本书开篇是这样定义的“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在接下来的行文当中吉登斯试图抛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宏大叙事视角,超越马克思、韦伯、涂尔干解释现代社会的单一维度视角,站在多维的社会学视野,分别阐释了现代性动力的三种来源、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现代社会面对抽象系统的系统问题、现代社会的风险问题、为何“后现代”并未到来、以及超越现代性的现实主义乌托邦等诸多现代性问题。而借此表达的核心观点是:“本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时期,而是进入了‘盛世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而对于所谓“后现代”吉登斯是这样说的:“如果说后现代主义一词却有所指的话,则最好还是把它看做是建立在现代性特征基础上与文学、绘画、造型艺术和建筑的形式或运动。”也就是说,“后现代”并非是对现代性的超越,而仅仅是在现代性框架下的某种反叛,这和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的观点,是颇有相似之处的。
-
奈保尔:来自小岛(下)
06/02/2016 Duración: 19min作为一位杰出作家,V·S·奈保尔的小说中也总是透出他那几近尖刻的敏锐观察,和强到蛮横的顽强叙述。也许奈保尔的小说没有跌宕的情节,人物与时间充满断裂感,但他笔下世界弥漫的蛮荒与焦虑会迫使每个读者回看自己生活的世界,让他们怀疑自己习以为常的连贯与宁静。(本期配乐为爵士风雷鬼,所用曲子为,,演奏者均为The Skatalites)
-
奈保尔:来自小岛(上)
29/01/2016 Duración: 18minV·S·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新千年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位生于英属加勒比海小岛的杰出作家。他的游记与小说揭示了作为帝国附庸的殖民地移民的尴尬身份,而那些殖民地的独立更有可能是缺乏根基的一厢情愿。奈保尔的作品关于一个全无历史与文化背景的无根者如何看待自己,也关于如何勇往直前将它们书写出来。(虽然本期节目的基调应该是灰暗的,但不通音乐的主播找不到除了雷鬼之外的加勒比风音乐……于是暂用Ska Cubano的,节目结尾附赠一首)
-
【买了却没看的书】聊一聊去年那些打了脸,却还是要推荐的书
22/01/2016 Duración: 52min本期节目是荔枝FM的一期约稿节目,小小电台被大平台约稿,诚惶诚恐,须得认认真真,毕恭毕敬。于是请来了节目久违的女嘉宾,于小柔同学,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去年那些打了脸,却还是要推荐一下的书。对了,据说要是节目做得好的话,荔枝会给我们很丰厚的奖品和资源,还有听众礼物哟!于是希望大家多多努力,点赞、转发、评论等等等等。要是本期节目关注度超过了我的预期,会有彩蛋放出哟!“2016年转眼就过去了二十多天,荔枝妹知道有文化的你们一定给新的一年攥了不少书单吧,是不是已经开始趁着商家打折买买买了呢?“但是,打住!亲爱的你扪心自问,这些年因为亚X逊、X当、X宝促销打折一时脑热,忍不住买下来的书,你真的都有看完吗?买书一时爽,看书难上天。买的时候信誓旦旦要好好看书,啃下几部大部头。结果一天天过去了,书没看几本,剧倒是追了不少。”许多书就这样成了压箱底,成了书柜上一个摆设,渐渐沾上了灰尘,寂寞地搁在书桌一角,再也没有翻看过。只是有时候视线掠过它们,或许心底有一丝愧疚的吧。“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追忆似水年华》,又或是康德《纯理性批判》,书籍凝集了人类历史上无数先贤的思想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为什么有这样几本书,我们明明知道它是好的,明明知道已经买了很久了,但是就是看不进或者看不完呢?”是我们真的太忙?生活的节奏裹挟着我们超前走,以至于我们已经没有心思停下来看完这些买下的好书。还是我们太懒惰,宁愿躺着刷微博逛淘宝,也不愿意看一会儿这些一直没看完的书?书,到底已经买了。无论你看不看,它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这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聊一聊那些:买了却没看的书。”本期节目提到的书有:PART 1:值得一”荐“的好书于小柔:·毛姆《刀锋》:这本书讲了一个理想与金钱交织的故事。去年夏天飞去英国之前,我看了这部小说。等到了英国,发现毛姆成熟、稳健的文字,和我在短短两周的行程中,体会到的这个国家的气质有诸多吻合。如果你迷恋饱满的人物、交错的人物关系,以及现实主义的文风,毛姆是你不可错过的一位作家。·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周小驴把它作为流行音乐的科普读物,而我确认为它是关乎音乐的青春回忆录。周小驴:·刘瑜《余欢》:去年读了一些书,觉得好的都在节目当中和大家分享了,多说无益。挑来挑去挑了这么一本。一个政治学者写的女性主义视角的爱情小说,不敢说有多上乘,但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一本小书。PART 2:那些买了没读,打了脸,却还是要捂着脸
-
马克思系列之三:建设社会主义
18/01/2016 Duración: 33min马克思主义和和思想史上其他思想最不同的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纲领,在上个世纪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伴随着共产主义的社会建设不断演变的呢?随着冷战结束,某种共产主义理想的失败,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某种固有的缺陷有关系么?而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结束了么?
-
-
马克思系列最终章:中产阶级与革命
18/01/2016 Duración: 38min这是马克思系列的最终章,和小孙同学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口中的“无产阶级”似乎已经消失了,残酷剥削的时代结束了。那么“阶级斗争”还有必要么?且听小孙同学慢慢道来。
-
神秘嘉宾的再次出场:布考斯基!
09/01/2016 Duración: 19min其实本文的著作权应当属于我们的“神秘嘉宾”,但鉴于我们的“神秘嘉宾”看起来有意愿一直保持自己的神秘属性,既惜墨如金,又隐匿身份,此文便由我小驴捉刀代笔,惭愧惭愧。嘉宾出品,必属精品。高人从不轻易出手,出手便不凡。摘叶飞花,皆可杀人。顶着“神秘嘉宾”的光环的节目已有三期,前两期分别是介绍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游戏,以及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而最新的,也就是本期节目,”神秘嘉宾“将向各位介绍一位诗人:布考斯基。布考斯基是谁呢?老实说,在知道有这期节目之前,我也不知道。而负责剪辑这期节目的公羊寿同学,看来也不知道,于是他发给我的节目outline是这样写的:“亨利·查尔斯·布考斯基(1920~1994),德裔美国诗人、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肮脏现实主义’。”这。。。害得我大半夜从床上滚下来写微信推送,想方设法凑字数。于是我想起了古龙。(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布考斯基的心是冷的。血也是冷的,笔,也是冷的。落笔时他从不怀疑,他的作品将在艺术史留名。因为,真正的诗人。从不怀疑。他说,他来自街头。于是我们想起了六十年代的美国,一个天堂年代。肮脏又高贵,就像欢场的情欲,被写进了《诗经》里。又像旧日码头旁的肮脏妓院里,一个徐娘半老的女人的床,成了无数漂泊于大洋上的灵魂的故乡。而布考斯基不会想到的是,他会成为“地下丝绒”一样的存在,诗行不小心落在了故纸堆里,被像我这样的读者遗忘,却成为“影响诗人的诗人”。被影响的,是雷蒙德·卡佛,是U2的Bono,还有老顽童陈升。可当我们再次提起这些人的名字的时候,却再也无法想象,他们阅读诗人肮脏的诗行的样子了,留在记忆中的,是《鸟人》里被反复蹩脚演绎的无聊话剧,是那个在Apple发布会上唱的气喘吁吁的老头,是那个发了福白了头拒绝好好歌唱的老男人。我想,这就是被遗忘的时光。再次提醒(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凑够字数了,清空膀胱,翻身睡觉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