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erfm

王明珂《华夏边缘》:何以华夏?何以中国?

Informações:

Sinopsis

来到台湾之后,周小驴第一次正经做的节目哟!也是周小驴第一次带稿播讲,感觉爽多了。之后会整理成完整的文章跟大家见面的,欢迎大家订阅微信公众号“平行河岸读书会”王明珂教授1997年于台湾出版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是一本民族史专著,有读者评价说:“《华夏边缘》解构了古今华夏、汉族和中国人的认同”。该书在2006年在大陆出版,到近期还登上了亚马逊kindle商店的畅销榜,是进行历史人类学、民族史学的学习过程中绕不开的著作。这样一本解构、反思国族认同的作品,借由身处“华夏边缘”的台湾学者写成,不无丰富的象征意味。 王明珂,历史学家,1952年生于台湾,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台湾中研院院士,是历史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多年在大陆西南、西北部进行田野考察。 在《华夏边缘》一书中,作者将“华夏”作为民族史学研究的对象,从历史心性的角度入手,试图给出关于华夏民族如何产生并在族群之中形成持续的民族认同,以及“华夏”这一民族概念是怎样不断变迁的新结论,进而构建新的认识、研究族群问题的新范式。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我的野心是建立一个族群理论来诠释一般性的人类族群现象。”在作者的研究中,处在华夏族群认同边界上的“华夏边缘”,是一个很精准的突破口。 作者在书中试图证明以下结论:一、民族是共同拥有荣耀的历史记忆,也因此希望共享现在与未来的一群人。二、“中国人”是一个历史上的延续与变迁的人类生态体系,次人类体系萌发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秦汉帝国是其最早的具体政治化身。三、华夏边缘是维持华夏内部民族认同的最重要的力量,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人,或华夏,比喻为一个木桶,华夏边缘就像是紧紧将所有木片合拢在一起的铁箍,铁箍一断,木桶就散了,这便是为何在历史上,中国常不惜代价来维持此边缘。”四、近代“中华民族”概念的产生,是和全球化、同时期欧洲国族主义(nationalism)的兴起、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学术知识体系的建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这一概念一方面凝聚了原来“华夏边缘”之外的少数民族进入统一的民族认同体系,另一方面,也将许多处在“华夏边缘”上的人排除在“华夏”这一认同体系之外。